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电影女演员,奥斯卡影后,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中文名: 奥黛丽·凯瑟琳·赫本·罗斯顿
外文名: 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别名: 柯德莉·夏萍(港译)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 1993年1月20日
职业: 影星
代表作品: 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
主要成就: 奥斯卡奖
金球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英国学院奖
总统自由勋章
基本信息
赫本姓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香港译名:柯德莉·夏萍
血统:有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爱尔兰四国血统
诞辰:1929年5月4日,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结肠癌逝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官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
相貌特征
发色:棕色
瞳孔:棕色
身高:169cm
体重:47kg(来源:传记《奥黛丽·赫本的私密肖像》)
三围:34A-20-34(来源:1953年《名人侦探》杂志)
服装尺码:6
鞋码:10
使用品牌:Givenchy,FERRAGAMO,Ralph Laurren,Guess,Valentino,Louis Vuitton
家庭成员
远祖:英王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
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国银行家
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
长兄:阿尔勒·罗伯特·亚历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次兄:伊恩·埃德加·布鲁斯·寇勒斯·凡·尤弗德(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配偶:梅尔·费勒(Mel Ferrer)(1954.9.24~1968) 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1.18~1982) 伴侣:罗伯特·沃德斯(Robert Wolders)(1983~1993赫本谢世)
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1960)
次子:卢卡·多蒂(Luca Dotti)(1970)
宠物:约克夏犬 出名(Famous)、山姆(Sam) 小鹿 依比(Ip) 杰克罗素犬 Missy、Tuppy、Penny、Piceri、Jackie
其他信息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意外的事:获得奥斯卡奖
-----------------------------------------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注】奥黛丽·赫本同时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即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在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前大公雷尼尔三世(娶好莱坞影后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世纪婚姻),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是远房亲戚。
赫本的全名原本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但在二战发生后,由于约瑟夫偶尔发现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这个姓氏,于是把自己的姓氏改为“赫本-鲁斯顿”。因此,奥黛丽的名字也相应修改为“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童年
奥黛丽赫本童年赫本在六岁时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那时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来看她。二次大战继续,赫本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姥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写法上很相似,便于伪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登记过。
青少年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有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营养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渐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赫本曾为荷兰游击队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传递情报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贡献。1944年安恒战役,16岁的奥黛丽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
从艺经历
二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
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影片[1]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经过数月训练,赫本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电影演员是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电影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演出期间却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认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回八个月演出后被迫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于她的成功演绎,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那个性感金发女郎风行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却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著名的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的赢得到多数人的赞赏,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影迷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美人鱼》(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又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后来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梅尔·费勒(Mel Ferrer)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属意原出演舞台剧的主角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与约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影片使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导演让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 “我们爱你,奥黛丽!”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2]。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89)。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
-----------------------------------------
获奥斯卡奖
领奖经历
1953年她主演的《罗马假日》成功上映,赫本因此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与众不同的是,此届颁奖仪式是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则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1954年3月25日,赫本在纽约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后就一头钻进出租车。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她的母亲男爵夫人。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当时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3]。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4],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记者招待会。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还算幸运,她的那一个竟在洗手间里找到了[5]。回到家,她不能入眠,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荣誉对她纷至沓来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
赫本一生共拍26部影片,这在欧美著名演员中应该算是最少的了。但她的几乎每一次表演都让人永久难忘。她拍片精挑细选,宁缺毋滥,从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电影。《罗马假日》成名后,她不但慎选剧本,而且只和一流导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一部片子都水准高,卖座也好,深得影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罗马假日》自不待说,1956年《战争与和平》公演后,观众写信给报社说:“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每次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饰演一位玩世不恭、肤浅虚荣的社会下层年轻卖笑女子霍莉·戈莱特丽。该片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脱不了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该片的主题歌《月亮河》(Moon River)为亨利·曼西尼专为赫本所作,并由赫本亲自在片中演唱,后来不仅获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而且风行一时,成为欧美流行最广的电影歌曲之一。
对工作从来都刻苦认真
赫本对待电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摄工作中从来都相当地刻苦、认真。她说:“我从来不拥有什么天赋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尽了最大努力。”是的,她的确是这样做的。在为拍《美人鱼》试装时,为了使服装达到完美的程度,赫本在制作过程中一连几个小时地站着,纹丝不动。在拍《修女传》时,她突然患了肾结石,但仍强迫自己起床,继续工作。她曾在大雨中一连淋上好几个小时,也曾为骑马而摔断椎骨;她曾因学开车而撞了别人的车被推上法庭;还曾因拍摄需要花几个月耐心驯养一只小鹿,做它的代理妈妈……因为她的天赋和刻苦工作,她的演技日益纯熟精湛,也越来越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甚至那些要求苛刻的影评家也对她推崇备至,授予她各种各样的电影奖。她先后五次被提名奥斯卡奖,亦就是说,她先后至少五年都在该年度欧美影坛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她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人们给她的片酬也越来越高。1955年拍《战争与和平》时,她的片酬高达30万美元,这是当时演员片酬的世界之最了。1964年拍《窈窕淑女》时,她的片酬高达100万美元,成为继主演《埃及艳后》的伊丽莎白·泰勒之后的第二个拿到百万片酬的女演员。
气质永远那么高雅
赫本是世界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艳,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条修长,她的气质永远那么高雅纯洁。在观众心目中,她从不在摄影机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镜头和挑逗性的动作来取悦观众,色情电影更与她无缘。1976年在拍《俪人行》时,其中有一场海滨的戏,赫本和男主角必须身着游泳衣。然而对优雅、美丽、十分敏感又十分苛刻的赫本,想到自己首次将身材暴露在千千万万影迷面前,不禁紧张到极点。导演安慰她,给她打气说,她的身材是大多数妇女所羡慕的。而她还是忐忑不安。戏尽管是拍了,但她演的动作很做作,明显是装出来的愉快。她的这种洁身自爱的高尚情操,在西方影艺界,尤其是在好莱坞女明星中,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同事们以与她合作为荣
正因为如此,导演和演员们、同事们都愿与她合作,并以此为荣。她与曾几度合作的大导演威廉·惠勒、比利·怀尔德以及特伦斯·杨之间都相处得十分愉快。而她似乎也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导演一经与她合作,便得以净化、升华,拍出了艺术水准相当高的片子。如特伦斯·杨是著名的商业导演,曾导演过007詹姆斯·邦德侦探片集,而他与赫本合作拍《盲女惊魂记》时,竟为赫本优雅的风度所感染,拍出的片子艺术水准很高,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同样也收到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摄影师们爱看她那好不俗艳的美,都喜欢为她拍照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说:“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成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而甜蜜的微笑,拍她那活泼的举止,拍她那炽热的感情。你离开了剧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
为人很有教养
赫本不仅外形纯美,而且内心也清洁高雅,她为人很有教养,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因此,演员们都很愿意与她同台演戏。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里高利·派克合作就十分好。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艾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两位主角甚至有时因为在摄影机前笑得太过火而只好重拍。艾伯特情绪极好,经常讲笑话,一场戏下来,检查录音时,突然听见艾伯特说:“我和奥黛丽要当导演啦!不晓得斯坦利·多南还能挣到什么钱!”自然这段录音只好剪掉,重录。当然也有的演员因为赫本名气太大,与她一起拍戏还有些不适应。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床上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热情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
---------------------------------------
人品和艺德
赫本的人品和艺德也是为圈中人物和广大影迷所称赞的。她拿过百万片酬,但她认为,一个演员不该由于拿过百万片酬就非拿百万不可。在1966年拍喜剧片《偷龙转凤》时,她与著名导演惠勒第三次合作,赫本十分感谢这位在《罗马假日》中提拔、启发她的恩师,主动地将片酬减为75万美元。至于拍摄巨片《窈窕淑女》一事就更能说明问题,来自英国的歌舞演员朱莉·安德鲁丝(后主演了《音乐之声》)在百老汇主演了根据肖伯纳《卖花女》一剧改编的《窈窕淑女》,十分走红。华纳兄弟公司见有利可图,创纪录地花了550万美元买下了该片的拍摄权。但老板华纳觉得安德鲁丝名气不大,决定换由赫本主演卖花女艾丽莎,他们认为,仅凭赫本这个名字就足以使这部电影成功。凑巧的是,安德鲁丝应迪斯尼影片公司之邀主演《欢乐满人间》。两部影片都获得巨大成功。但在1964年度评奥斯卡奖时,安德鲁丝获得最佳女主角,且《窈窕淑女》一片也获得奥斯卡史上少有的最佳影片等八项奖,而在其中作为顶梁柱的赫本却连提名都没有。个中原因有二,一是投票者们认为片中歌曲是别人配唱的,用别人的歌声来为自己配音是赫本的欺骗行为,其实赫本在自己主唱上是尽了最大努力的,他们不了解实情。二是电影界人士对在舞台上扮演艾丽莎的大名鼎鼎的安德鲁丝未被起用感到愤慨。这个消息虽然使赫本感到震惊,但她却觉得这些决定是公平的,虽然观众和影视界评论界对《窈窕淑女》反应很好,但她认为自己在片中的表演也不尽如人意。但赫本影迷们对此却愤愤不平,连安德鲁丝也公开表示:“赫本应当获提名”。颁奖单位学院为缓和众怒,让赫本主颁本届最佳男主角奖,而该奖获得者就是在《窈窕淑女》中与赫本合作的男主角扮演者哈里森。赫本对此并不耿耿于怀,她表现得大度、自信和愉快,并千里迢迢专程从欧洲拍片现场赶来颁奖,还向安德鲁丝表示祝贺,甚至事后给她送去一大束鲜花。而赫本自己则收到了一大扎慰问电报,其中有一份来自好莱坞的另一个赫本——凯瑟琳·赫本,电报中说:“别为落选而烦恼,说不定那天你会因为一个连提名都不值得的角色而获奖。”在颁奖仪式上,几乎每一个《窈窕淑女》的获奖者都在领奖时说:“我要感谢奥黛丽·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不知谈什么才好,因为两部《窈窕淑女》里他都是男主角,他在舞台上与安德鲁丝搭档成功,在影片中又与赫本配合默契,此刻他手拿金像不知感谢哪位“淑女”才好,终于,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要向,唔……两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在她声誉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幕女神”,对她的名作百看不厌。《罗马假日》成功后,全世界都赞美她的美貌,说她是仙女下凡,她那吊眼梢、高颧骨,迷人的、若隐若现的微笑,还有那小精灵似的下颌,都使男人女人们为之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对象。
---------------------------------------
主要作品
电影
迄今为止,赫本已在26部影片中担任各种角色,包括一部电视影片,其中主演20部。《龙凤配》、《战争与和平》、《甜姐儿》、《蒂凡尼的早餐》、《黄昏之恋》、《俪人行》、《谜中谜》、《窈窕淑女》、《盲女惊魂记》等影片里的角色都演得出神入化。
■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其他译名:天长地久
■ 哄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其他译名:皆大欢喜
■ 血统 Bloodline(1978)其他译名:朱门血痕、血线 【说明】赫本的唯一一部R级电影
■ 罗宾汉与玛莉安 Robin and Marian(1976)
■ 盲女惊魂记 Wait Until Dark (1967)其他译名:等到天黑
■ 俪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其他译名:丽人行、二人同路
■ 偷龙转凤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其他译名:怎样偷到一百万
■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1964)
■ 巴黎假期 Paris, When It Sizzles(1964)其他译名:花都缤纷录、巴黎燃情记
■ 谜中迷 Charade(1963)其他译名:谜中谜、迷中迷、花都奇遇结良缘、儿戏
■ 双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其他译名:孩子们的时刻
■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其他译名:珠光宝气、第凡内早餐、帝芬尼的早餐、蒂凡内早餐
■ 恩怨情天 The Unforgiven (1960)其他译名:恩怨有情天
■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59)
■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1959)其他译名:绿厦
■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其他译名:午后之爱、下午的爱情
■ 甜姐儿 Funny Face(1957)其他译名:滑稽面孔
■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 龙凤配 Sabrina (1954)其他译名:萨布丽娜
■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其他译名:罗马假期、金枝玉叶
■ 双姝艳 The Secret People(1952)其他译名:神秘的人 【说明】饰演Nora Brentano,当时赫本在演员表上排名第四,为第二女主角
■ 前进蒙特卡罗 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英译名:We Will Go to Monte Carlo)(1952)其他译名:前进蒙地卡罗、我们要去蒙地卡罗 【说明】该版本为《蒙特卡罗宝贝》的法国翻拍版,片中的女孩角色需要说法语,由于赫本说法语非常流利,因此仍饰演同一个角色(但角色名更换为Melissa Walter)
■ 蒙特卡罗宝贝 Monte Carlo Baby(1951)其他译名:蒙特卡罗宝宝、蒙地卡罗宝宝
■ 械劫装甲车 The Lavender Hill Mob(1951)其他译名:薰衣草山的暴徒、拉凡德山的暴徒、横财过眼、机械装甲车 【说明】原本预计要赫本饰演主要女性角色之一,但赫本因为舞台剧GIGI轧戏无法分身,只好串场龙套演出一幕作罢
■ 少妇轶事 Young Wives' Tale(1951)其他译名:少妇故事、年轻妻子们的故事 【说明】饰演角色Eve Lester
■ 野燕麦 One Wild Oat(1951) 【说明】饰演餐馆的招待员
■ 天堂笑语 Laughter in Paradise(1951)其他译名:天堂里的笑声 【说明】饰演卖烟女孩
■ 荷兰七课 Nederlands in Zeven lessen(英文片名:Dutch in Seven Lessons)(1948) 【说明】这是一部长39分钟的荷兰风光记录短片。饰演荷兰国家航空公司(KLM)的空中小姐角色,她用荷兰语和英语向观众讲解景物。这份短工是她第一次出演电影,尽管只是个小角色,《荷兰七课》就此成为了一切的起点。
戏剧
■ 美人鱼 Ondine (1954)其他译名:翁蒂娜
■ 金粉世界 Gigi(1951)其他译名:金粉世家、琪琪、姬姬、吉吉
■ 开胃酱 Sauce Piquante(1950)其他译名:辛辣酱
■ 鞑靼酱 Sauce Tartare(1949)其他译名:塔塔酱
■ 高跟钮扣鞋 High Button Shoes(1949)其他译名:高跟鞋
电视
■ 世界花园 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1993)其他译名:奥黛丽赫本的秘密花园 【说明】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电视连续剧,介绍世界各地花园,赫本担任解说员
■ 贼间之爱 Love Among Thieves(1987)其他译名:窃贼之爱
■ 魂断梅耶林 Mayerling(1957)其他译名:梅耶林
■ 哥伦比亚电视公司节目 CBS Television Workshop(1952)
------------------------------------
主要荣誉
电影奖项
■ 奥斯卡奖 Oscar电影《罗马假日》
1954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195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Sabrina 龙凤配
1960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62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Breakfast at Tiffany's 蒂凡尼的早餐
1968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Wait Until Dark 盲女惊魂记
1993年 获奖 琼·赫尔肖特人道主义奖(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与伊丽莎白·泰勒同获此奖
■ 金球奖 Golden Globe Awards
1954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1955年 获奖 世界电影最受欢迎女演员(Henrietta Aword: World Film Favorite - Female)
1957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War and Peace 战争与和平
1958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Love in the Afternoon 黄昏之恋
1960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62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Breakfast at Tiffany's 蒂凡尼的早餐
1964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Charade 谜中迷
196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1968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音乐喜剧类)Two for the Road 丽人行
1968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剧情类)Wait Until Dark 盲女惊魂记
1990年 获奖 塞西尔·B·德米尔电影终生成就奖(Cecil B. DeMille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NYFCC
1953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1954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Sabrina 龙凤配
1955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War and Peace 战争与和平
1957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Love in the Afternoon 黄昏之恋
1959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64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1967年 提名 最佳女主角 Wait Until Dark 盲女惊魂记
■ 英国学院奖 BAFTA
1954年 获奖 最佳英国女演员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1955年 提名 最佳英国女演员 Sabrina龙凤配
1957年 提名 最佳英国女演员 War and Peace 战争与和平
1960年 获奖 最佳英国女演员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65年 获奖 最佳英国女演员 Charade 谜中迷
1992年 获奖 特别奖 Special Award
■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1960年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62年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Breakfast at Tiffany's 蒂凡尼的早餐
1965年 获奖 最佳外国女演员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 西班牙圣塞巴蒂斯安国际电影节 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9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说明】获祖莱塔奖金(Zulueta Prize)
■ 林肯中心电影协会 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 第凡内早餐1991年 获奖 Gala荣誉奖(Gala Tribute)
■ 美国演员工会奖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1992年 获奖 终生成就奖
■ nvxing电影水晶奖 Women in Film Crystal Awards
1996年 获奖 水晶奖(Crystal Award)
■ 金桂冠奖 Golden Laurel Awards
1970年 女明星 第8位
1968年 女明星 第2位
1968年 最佳戏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3位 Wait Until Dark 盲女惊魂记
1967年 女明星 第12位
1966年 女明星 第7位
1965年 最佳喜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3位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1965年 女明星 第14位
1964年 最佳喜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3位 Charade 谜中迷
1964年 女明星 第15位
1963年 女明星 第10位
1962年 女明星 第3位
1962年 最佳喜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3位 Breakfast at Tiffany's 蒂凡尼的早餐
1962年 最佳戏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4位 The Children's Hour 双姝怨
1961年 女明星 第12位
1960年 女明星 第5位
1960年 最佳戏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2位 The Nun's Story 修女传
1958年 女明星 第5位
1958年 最佳戏剧表演奖 女演员第1位 Love in the Afternoon 黄昏之恋
其他表演奖项
■ [戏剧] 戏剧世界大奖 Theatre World Award
1952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Gigi 金粉世界
■ [戏剧] 托尼奖 Tony Awards
1954年 获奖 最佳女主角 Ondine 美人鱼
1968年 获奖 特别成就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 [电视] 艾美奖 Emmy Awards
1993年 获奖 杰出个人成就奖(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 世界花园
■ [唱片录音] 格莱美奖 Grammy Awards
1993年 获奖 最佳儿童诵读专辑(Best Spoken Word Album For Children) Audrey Hepburn's Enchanted Tales 奥黛丽·赫本的魔法童话
■ 美国四大艺术奖项 The Four Major Entertainment Awards in American Show Business
奥黛丽·赫本是拿全美国四大艺术奖项(电影奥斯卡奖、戏剧托尼奖、音乐格莱美奖和电视艾美奖)的仅有九人之一,九人名单如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不包含特别奖
1962年 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dgers)
1976年 海伦·海丝(Helen Hayes)
1977年 丽塔·莫雷诺(Rita Moreno)
1991年 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
1993年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1995年 马文·汉利许(Marvin Hamlisch)
1997年 乔纳森·图尼克(Jonathan Tunick)
2001年 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
2001年 麦克·尼克斯(Mike Nichols)
其他荣誉
■ 好莱坞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藤街1652号(1652 Vine Street)纪念星
■ 总统自由勋章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1992年 获奖 总统自由勋章 表彰赫本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所做贡献 【
说明】该奖章为美国公民最高荣誉,而非美国籍的赫本在去世前1个月获得该奖章(1992年12月获奖,1993年1月20日去世)
■ 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年6月15日 获选 美国电影协会(AFI)“百年最伟大女明星”第3名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雕像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说明】赫本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 美国邮政总署纪念邮票 2003年 纪念邮票 在37美分面值的邮票中采用了来自电影《龙凤配》中的赫本形象,以纪念赫本的好莱坞传奇历史和人道主义精神 【说明】赫本为获得该项荣誉的少数几个非美国人之一
■ 美国200大文化偶像
2003年 获选 美国VH1电视台美国200大文化偶像第34名
■ 各类杂志/网站投票评选荣誉
[表演类]
1997年 获选 英国杂志《帝国》(Empire)评选的“史上100大银幕明星”第50名
2001年 获选 美国杂志《传记》(Biography)组织2500多名读者投票评选的“史上最受欢迎女演员”第1名
2005年 获选 美国电影杂志《首映》(Premiere)评选的“史上最伟大银幕明星”第18名
2006年 获选 美国电影杂志《首映》(Premiere)评选的“银幕史上100位最伟大角色”第32名,获选角色为《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霍莉·戈莱特丽 年份不明 获选 美国杂志《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评选的“100位最伟大艺人”第16名
年份不明 获选 美国杂志《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评选的“史上最伟大银幕明星”第21名
[时尚类]
2004年 获选 有“时装圣经”之称的著名时尚杂志《VOGUE》评选的“世界时尚名人”女性第1名,得票率29%
[选美类]
1990年 获选 美国杂志《人物》(People)评选的“世界50大最美丽人物”之一
1995年 获选 英国杂志《帝国》(Empire)评选的“银幕史上100大最性感明星”第8名
1996年 获选 英国时尚杂志《哈泼斯与名媛》(Harpers & Queen)评选的“史上最有魅力女性”第1名
2004年 获选 著名时尚杂志《世界时装之苑》(ELLE)评选的“世界最美丽女人”第1名,得票率为76%
2006年 获选 英国杂志《新女性》(New Woman)组织5000多名读者投票评选的“世界古今百大美女”第1名
年份不明 获选 网站www.TheAge.com评选的“史上100大自然美人”第1名
------------------------------
主要影响
奥黛丽·赫本是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纯秀丽,既不俗艳,而又耐看,很多摄影师喜欢为她拍照以捕捉那“无法比拟的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2004年6月,赫本又被著名的时尚杂志《ELLE》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美丽女人第1名,得票率为76%。“她是自然与美丽的化身,她皮肤细嫩,性情温和、活泼,她的微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内在美”,《ELLE》杂志的主编罗西·格林如是说。2006年4月,英国《新女性》杂志对5000多名读者进行调查选出古今百大美女,结果赫本再次荣登榜首。奥黛丽精神(Spirit of Audrey)
赫本似乎还有一种使导演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影响力。譬如,史丹利杜宁本是一位娱乐派导演,但他一和赫本合作后,拍出来的电影就不同凡响,从《甜姐儿》经《谜中谜》到《俪人行》,无不令人刮目相看。另外,拍商业电影007情报赚大钱的导演泰伦斯扬,为奥黛丽赫本拍的《盲女惊魂记》,艺术成就之高使许多影评人认为他终于发挥潜力,甚至脱胎换骨了。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妮公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为了纪念赫本所做的贡献,专门为她在纽约总部树立了一尊以她名字命名的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并于2002年5月举行了揭幕仪式。而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则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
[编辑本段]时尚情绪
不盲从流行
奥黛丽·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自从为《龙凤配》试装时遇见法国时尚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以后,赫本就成为了纪梵希的“缪斯女神”和灵感源泉。赫本穿着纪梵希设计的服装出演了影片《龙凤配》、《甜姐儿》、《黄昏之恋》、《蒂凡尼的早餐》、《巴黎假期》、《偷龙转凤》、《谜中迷》和电视《贼间之爱》。“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纪梵希如实评价他的好搭档——赫本对于时尚的领悟和把握能力。赫本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
不迷信性感
赫本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观主义盛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鼎盛时期。女性也正在这一时期得以纷纷步入职场,接受大学教育,经济独立,寻求自己的梦想。赫本正是应社会潮流和时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欧洲人的优雅与美国人的活力、成熟世故与天真清纯复杂交织的特质,以其与生俱来的对时装的敏锐、识见与体悟,建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标准。在20世纪乃至今天,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她特立独行的扁平身材、短发、平底鞋、剪裁合体的简洁裤装、衬衣等等,将女性从简·罗素式的蓬松卷发、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女性从对丰满的胸部或身体的近乎偏执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胜的人”。
赫本头
《罗马假日》让影迷看到了一位灿烂美丽的新星;让影评人欣赏到一位影坛演艺奇葩的芬芳;让赫本一举成名,且因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由于赫本饰演的那位公主在片中把一头秀发剪短,竟使这种短发风靡一时,世界各地女性争相仿效,于是这种发型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赫本头”。
----------------------------------
坎坷情路
赫本的初恋发生在她事业起步初期,对方是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斯。尽管母亲一再劝告赫本事业和爱情难以两全,但赫本始终抱着鱼与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随着《罗马假日》在全球范围的成功,赫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思前想后,赫本痛苦的放弃了青涩的初恋。
在《罗马假日》的伦敦首映式上,赫本与美国影人梅尔·费勒(Mel Ferrer,与赫本婚姻存续:1954 - 1968)结识。费勒比赫本大十四岁,他的成熟气质俘获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美人鱼》并举行了婚礼。公主有了称心如意的归宿,二人还诞下一子西恩。但之后赫本的事业一帆风顺,如日中天,而费勒却始终在二流作品中挣扎。生活在赫本光芒掩盖之下的费勒压力越来越大,婚姻裂痕渐渐显现。尽管赫本试图挽回 ,但这段婚姻还是在1967年走到尽头。他们的关系即使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也有某种程度的紧张。还有一点,作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和影坛巨星的丈夫,费勒不愿做她事业的陪衬和保护人,更不安于个人事业的暗淡。赫本力图忍让和克制。然而,尽管“她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关系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尽管曾许下宏愿,要为影视界众眷属树立榜样,与法瑞尔白头偕老,但是,使人无法抗拒的是,在结婚10年后,他们最终还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间出现了裂痕,赫本逐渐意识到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费勒对她的控制多于爱;费勒对她不忠的行为时有发生。赫本终于明白,她的白头偕老梦完全只是一相情愿。1968年秋天,这对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间,赫本又经历了一次流产,这次流产像不祥之兆笼罩着他们的婚姻,至此,赫本与费勒的婚姻关系完全结束了。赫本对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对格里高利·派克说:“我一直尝试,极力想保住我们的婚姻,但太难、太难了。干我们这一行,常常要表演热烈、爱抚,有时就不免假戏真做。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腊旅行期间邂逅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 与赫本婚姻存续:1969 - 1982)。多蒂是意大利人,从少年时开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时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顾年龄的差距举行了闪电式的婚礼,并诞下一子卢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败的教训,彻底息影.虽然,意大利、罗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谢这个地方,但是,赫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的是:在意大利人的观点里,一个男子不认为他一结婚就该终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结婚之后有一个甚至几个情妇都是很合适的。多蒂婚后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冶的美女搞在一起。当时,一份刊物《国家调查》刊登了这一事件:“多蒂是个淫妇的儿子,而奥黛丽却是个圣人。多蒂时常带女人上夜总会。当奥黛丽在罗马时,他就装得像个天使。当多蒂和女演员、模特儿在一起被人拍照时,多蒂非常狼狈,恨不得把这些女人藏进汽车里。”
这对赫本的打击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梦又破灭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剧告结束。赫本别无选择,她已为离婚做好了准备。多蒂对此很恐慌。他俩决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实证明这也是徒劳.但此时她已为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费了一个演员的黄金时代。
1980年,赫本与罗伯特·沃特斯相遇,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当时正遭受丧妻之痛,两颗受伤的心灵同病相怜,缓慢而坚定的靠近。此后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为罗伯特,赫本度过了平静和美的晚年。
-------------------------------
感人友情
1953年,赫本与著名影星格列高利·派克联袂主演了《罗马假日》一片,从那时起,他们俩就建立了真挚长久的友谊,直到两人生命的终结。
《罗马假日》上映之前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来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赫本的名字。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在拍片现场
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赫本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派克特意介绍赫本结识了好莱坞著名导演梅厄。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派克很欣赏梅厄的才华,他认为梅厄能带给赫本更大的成功。 1954年9月梅厄和赫本在瑞士结婚。远在美国的派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送给赫本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这枚胸针赫本非常喜欢,一直珍藏在她的身边直到去世。
婚后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与远在美国的派克相见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断他们的友谊,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信件彼此问候。派克始终关心着远方的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
但在1968年秋,赫本14年的婚姻完结,伤心欲绝的赫本一连几天没有吃东西。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派克打来的。赫本对派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我本来想白头偕老,但太难了,太难了!”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隐秘,但她在派克面前却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就在赫本饱尝婚姻之苦的时候,派克却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的大儿子自杀身亡, 这对派克是个残酷的打击,他和妻子整日泪眼相对,躲在屋里不肯见人。他的大门只对从瑞士匆匆赶来的赫本打开。赫本和派克一样,都是爱孩子如命的人,这个噩耗令她悲伤不已。老年的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在一起
多年来,赫本和派克的家庭结下深厚的情谊。只要到美国,赫本准是第一个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为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派克了,总会提前打电话说:“派克,真对不起,我要先到别人那里去一下。”她礼貌而周全,赢得了派克一家人的喜爱。
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的家中去世。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已经77岁高龄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了赫本的葬礼。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后,派克就极少出门。
葬礼上,已是白发苍苍的派克老泪纵横,他哽咽地说:“能在那个美丽的罗马之夏,作为赫本的第一个银幕情侣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无比的幸运。”他低下头,在赫本的棺木上轻轻印下一吻,深情地说道:“你是我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在场的人无不唏嘘落泪。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针依然完好无损地珍藏在她的首饰盒里。2003年4月24日,苏富比拍卖行举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饰慈善义卖活动。那天,派克亲自前去买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针。当他干枯的手握住胸针时,他触及了赫本那美丽的心跳,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003年6月12日凌晨4点,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庄的寓所里,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