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刘岩
身高: 170厘米
家乡: 内蒙古呼和浩特
性别: 女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82年
人物关系: 配偶 郎昆 (绯闻)
职业: 艺术 舞蹈家
毕业院校: 北京舞蹈学院
成就: 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
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
重要事件: 2006年春晚中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岁寒三友》之红梅
2008年奥运会彩排时受伤,不慎从三米高台坠下,颈部触地,导致颈椎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代表作品: 《岁寒三友》,《桔子红了》,《筑城记》,《红河谷》
个人介绍
+刘岩,身高170厘米,1982年出生的刘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和著名舞蹈家王亚彬同班。虽然年轻,刘岩却已是获奖“大户”了: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2004年她以独舞《胭脂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5年,以独舞《桔子红了》获“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7年又在中国“文华奖”中,以主演舞剧《筑城记》和《红河谷》荣获唯一双奖。同年,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第一名。
她曾在三部舞剧中扮演过主角:《瓷魂》中的瓷灵、《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红河谷》中的丹珠。曾在2006年春晚中与杨丽萍、谭元元共舞《岁寒三友》之红梅。业内人士称她的绝活儿是超强的腰背肌及“控腿”技术,因此又在圈内获得“刘一腿”的称号。
2008年7月28日北京奥运开幕式排练中刘岩因为配合上的一秒之差,发生意外,不慎从三米高台坠下,颈部触地,导致颈椎骨折,骨盆粉碎性骨折。
星路历程
刘岩的爷爷奶奶为其起名为“岩”,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像高山和石块一样坚挺、屹立不倒。刘岩3岁起学美术,后又学小提琴,走上舞蹈之路,可谓是机缘巧合。父亲是呼和浩特的法官,母亲则是当地的医生,与文艺没有任何关系。
在刘岩9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中的舞者穿着透明的纱织衣服、化着精美的妆容,和着悠扬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向观众诉说着舞蹈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一个下腰,再加上一个回转,多么优美的身段啊!纤纤玉指相互交错着,好似柔美的孔雀翩翩起舞,这些曾所未见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刘岩。电视中的舞者引发了小刘岩最初的、最炙热的,也是最本能的对舞蹈的爱。母亲送她到内蒙古歌舞团跟着白莹老师学习舞蹈。不久,白老师就感觉到刘岩身上的灵气,于是建议她的母亲:“刘岩条件不错,不去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就浪费了这块好坯子。”正当父亲犹豫不决时,小刘岩央求着:“如果考不上,就当带我到北京玩一次,我就考一次,考不上就不考了……”一试二试三试面试完,小姑娘有点举棋不定了,她收起了之前的玩笑话开始很认真地看待问题。
经过了激烈的入学考试和漫长的等待,终于在9月份盼来了入学通知书,全家陷入了极端兴奋的状态。分别的场面有些伤感也有点喜剧,父亲说:“刘岩,我们走了,给你留点钱吧,你要多少呢?”“10块吧。”1993年的刘岩就是这样的单纯可爱。“太少了吧,”父亲笑着说,“给你20吧!”平时的刘岩总是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但是这次,她为了舞蹈选择了独自面对生活。
到了班级才知道,刘岩的技术水平简直是“小学生级别”。后来她自己回忆道:“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我当时连下腰、折腰、倒立这种最基本的动作也不会。”这也难怪,和别的小孩3岁开始练舞相比,9岁才接触舞蹈的她确实有些“后天不足”。学院挑选她的理由是因为她在身材上有很优越的条件,符合专业舞蹈里确切的尺码规定。此外,她的体质属于瘦人型,柔韧性相当好,可塑性极强,但又是先天的肢体条件,肌肉素质,决定她在速度和力度方面非常弱。当时的老师对她的评价就是:“你所弱的东西是非常难练习的,一般的孩子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你不行。”刘岩曾在采访中说过:“练点翻身是在一个夏天,早上是专业课,下午是文化课,我没学会就自个跑练功房里练。学校没有空调,我一个人翻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会,小时候就是这么笨。我记得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一次在训练中,我仔细观察别人怎么做,然后回来就有个笼统的概念,反馈到自己做的时候,从模仿别人开始,慢慢地能掌握头、重心和速度了,也慢慢地从7个8个上升到16个。”
凭着这股倔劲和拼劲,附中毕业的时候,刘岩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舞蹈学院的中国古典舞系。在这里她碰到了日后对她有很大影响的排舞老师:张云峰。大三时,学校让刘岩参加“荷花杯”舞蹈比赛同时安排张云峰为编舞老师,跳的舞蹈名为《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赛前六个月张老师就开始猛练她的舞功,比她更早到练功房。他说,刘岩除了吃饭喝水睡觉只要有时间就来找他排练;对于规定动作,张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再快点,速度再快点!”被老师批评眼神表情不够传神不能表达出人物形象时,刘岩回宿舍再读李碧华的《胭脂扣》,还有再看同名的香港电影。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深刻领会人物心理,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和表情表达出文中那个烟花女子的一颦一笑,流离眼神和“共赴生死”的激烈情感。刘岩憋着股劲,她就是想突破许多舞蹈演员无法做到的事情:“肢体表演力强盛之际,对人生的认识和把握孱弱。”刘岩从不放弃,意志非常坚强。
最终她做到了,在6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她表现出了浓缩的悲伤和高难度的舞蹈技术。2002年凭借《胭脂扣》荣获第三届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银奖。赛后,刘岩回忆着排舞的过程,“我后来已经突破了肢体的概念,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起脚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的连接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融入到人物当中。如果没有老师的计较,就塑造不出全新意义的刘岩。”
刘岩就是这样不怕劳累不怕辛苦,她宁愿付出所有的时间也要把编排的舞蹈练到最好。2005年6月刘岩的《水中月》获CCTV杯电视舞蹈大赛银奖后好多朋友觉得她傻,建议她不要再花这么多时间在舞蹈上,可是刘岩认为,在比赛前的紧张训练和协调舞步排练全新风格舞蹈的这个过程是最紧张最刺激也是最有价值的。
舞蹈者是永远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在聚光灯前微笑、绽放、舒展、闪光,但是光芒背后孤独伤心忿恨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坚韧不屈、永无止境、永远拼搏是刘岩的人生格言。
所获奖项
2001年获全国荷花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2年获全国舞蹈电视大赛铜奖
2003年获桃李杯舞蹈大赛银奖
2004年获得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2007年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