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莉(Sally Wu)
吴小莉(Sally Wu)
英文名: Sally Wu
籍 贯: 浙江省新昌县
性 别: 女
出生地: 台湾省一个外省籍家庭
出生日期:1967年9月7日
身 高: 174公分
血 型: O
星 座: 处女座
学 历: 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职 业: 主持
现任: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新闻主播,节目统筹经理
兴趣爱好:旅行、看电影、看书、听音乐
Email:xiaoli@phoenixtv.com
主持栏目:《小莉看世界》《问答神州》《时事直通车》《时事快报》等
著作/自传:《足音》
工作地点:香港
栏目所属电(视)台:凤凰卫视
首播时间:《小莉看世界》每周一晚9:50
首播频道:中文台
最喜欢的颜色:粉绿、粉蓝、粉紫色
最喜欢的衣服:简单大方能表现高挑的身材
最喜欢的事:旅行、看电影、看书、听音乐
最讨厌的事:早起
难忘的事情:九七香港回归凤凰卫视六十小时播不停
最喜欢的运动:开车
最喜欢的动物:翠茜
初露头角
根据辅仁大学的毕业要求,临毕业大学生需要采访一些商界名流及著名企业家之类的人物。吴小莉将她的采访人物定位于可口可乐总裁。这一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工作定位使全校师生极为吃惊。但她坚持己见。她持续几天去公司苦等,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被秘书客气的拒绝了,毕竟总裁太忙。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总裁要去哈佛大学演说,时长一小时。小莉虽没有很大的把握,但依然去了。在拥挤的人群中终于见到了总裁,总裁对她的勇气表示佩服,便说会给她五分钟的时间。可是总裁由于演说太过投入,到了第五十五分钟时仍然没有结束演说。此时小莉心急如焚,毕竟总裁只停留一小时,就剩下五分钟了。终于,她大胆地递上了一个纸条:请您记得与一个女学生的约定。这一大胆的举动及追求自我权利的坚韧使总裁极为佩服,不仅接受了采访,而且时间长达半小时多,这是总裁的首次接受长时间独家访谈。
因此,做事情最需要的就是勇气!想成功就必须去行动。想到做不到,因此我们才是一平庸人。
小莉大事记1988年进入台湾华视担任新闻记者,后来成为新闻主播。
1988年华视儿童节目《小勇士》主持人。
1988-1993年台湾中华电视公司早、午、晚、夜间新闻主播、记者、主持人。
1989年华视奖最佳儿童节目主持人。
1993年7月应卫视中文台邀请赴港加盟卫视,离开台湾赴香港发展,加入卫视中文台主持节目;《台湾财经眺望》节目主持人。
1994年卫视《经济传真》节目主持人;卫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电视台合作之《电脑号快车》中英文版、中文版节目主持人;香港电台《普通话通天下》电台节目主持人;1-2月卫视与上海电视台合作春节特别节目主持人。
1995年9月水沙连中秋晚会主持人。
1996年卫视中文台在中国大陆的部分改制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吴小莉留任并开始主持综艺和新闻节目,并采访包括香港特首董建华在内的多位政商界要人。
1996年12月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选举,专访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1月“今日看上海系列”主持人,专访上海市委书记黄菊;10月花王“一匙灵”洗衣粉、洗衣精广告代言人;9月两岸三地首次直通视讯电话节目:《两地情一线牵----凌风家人可视电话连线过中秋》特辑主持制作;凤凰卫视《今日看台湾》节目主持人;凤凰卫视《经济脉搏》节目主持人;7月凤凰卫视《相聚凤凰台》节目主持人;卫视中文台《行销战国策》节目主持人;卫视中文台《财经报道》节目主持人;3月卫视中文台,台湾第一由民选总统特别节目:《晚安总统》主持人;2月台湾卫普电脑台《电脑客》节目主持。
1997年主持新闻节目《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
1997年11月《白晓燕案缉凶实录》节目主持人;10月《江泽民访美传真》特别节目《华盛顿午宴演说中美高层会中外记者白宫欢迎式》现场直播主持;9月中共十五大特别报导北京现场主持;北京电视台明月满神州中秋晚会节目主持人;8月今日看大连系列《大连印象》主持人,专访大连市长薄熙来;中国八届全运会香港采火仪式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6,7月《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节目总主持人;6月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柯受良飞跃黄河》现场直播节目主持人;4月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主持人;3月“北京三月风”中国人代、政协两会特辑主持人;2月《邓小平逝世悼念特辑》节目主持;1,2月香港特区筹委会北京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主持人;专访香港临立会主席范学丽泰、特区行政会议成员谭耀宗;《一代名舰沉浮记》中山舰打捞出水特辑主持人;天津电视台特邀春节晚会主持人。
1998年到北京采访两会期间,因记者会上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一句“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的吴小莉,我非常喜欢看她的节目”,而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
1998年4月《朱镕基访欧速递》欧洲现场主播,随朱镕基总理外访,再被朱总理点名;《小莉看时事》开播;3月人大政协专报北京现场主持;《直击两会》主持人,中国新内阁中外记者会获朱镕基总理钦点提问。
2001年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后出任该台的副台长,并继续主持每晚九点的招牌节目《时事直通车》。
2001年3月1日吴小莉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倒计时牌的揭牌仪式上受聘出任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形象大使。
2007年以香港人民身分名列广东省政协委员。此举动引发台湾陆委会开罚。称其仍具有中国台湾地区国籍。依照“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23条第2项的规定,“台湾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他机构,不得担任经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会商各该主管机关公告禁止之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机关(构)、团体之职务或为其成员。”如果有违反情事,台湾政府将可处以新台币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锾。
2008年5月2日小莉在香港奥运圣火传递中担任101棒火炬手。
目前她还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开设另一个时事评论节目《小莉看世界》。她在担任凤凰卫视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联播的《凤凰环球播报》主播的期间,总是以一句“祝全球华人平安”作为《凤凰环球播报》的收尾。
政治立场
有评论指出其立场中肯客观。但也有评论指出吴小莉偏向于中国政府。因为吴小莉在个人介绍中。最喜欢的国家是“中国”,但是她仍保有中国台湾地区国籍。因为凤凰卫视的关系,使其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颇受欢迎。中国大陆报纸《解放日报》在采访吴小莉的文章当中,吴小莉自己也指出自己有“爱国情怀”,遇到报道牵涉中国与华人利益的事件时会更多的突显出来。
对话吴小莉
香港红磡:
凤凰卫视的一间会议室里,两面墙上挂满了主持人的照片,有人微笑,有人凝神,有人踌躇满志。
门开了,闪进吴小莉那张生动的笑脸。瞬间,空气也仿佛被这盈盈笑意感染得喜气洋洋。
在轻松的谈话氛围里,我们的访谈,却是从一个严肃的话题开始的……
找像小莉这样有人文情怀的主持人
解放周末:凤凰卫视把“发现良知、追求良知、传播良知”作为事业准则,您本人也曾获得这样的评语———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您的人生态度,还是职业追求?
吴小莉: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你会因为具有这样的态度,而进入这个团体,又会在这个团体中很快得到共鸣。像凤凰卫视这样的平台在选人时,也容易选这样的人进来。当然,在凤凰卫视创办的初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发现良知、追求良知、传播良知”,挑选主持人也只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优秀,是不是适合凤凰卫视,是不是愿意传播华人的声音和思想。但当一群想传播中华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慢慢地大家就发觉,原来这群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有一年,我们要招新主持人的时候,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我们都叫他“王院长”,他就说了,找什么样的主持人呢,那就要找像小莉这样有人文情怀的主持人。
解放周末:第一次听到别人以“人文情怀”来定位自己的主持时,心里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
吴小莉:我和大家就在那乐。在他没说这话之前,这么多年来,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哦,原来我们这样就叫人文情怀。人文情怀不是空洞的,首先是要有一种爱国的情怀,中华民族的情怀。的确,当我们遇到牵涉中国利益、华人利益的重大事件,就会很自然、很天然地表现出这种情绪。这种情怀并不是直接写在脸上的,而是骨子裏的。
解放周末:这种情怀值得钦佩,但当国家利益、华人利益受到威胁时,媒体应当保持中立的原则与你们内心澎湃的爱国情感,会不会发生矛盾?
吴小莉:我倒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矛盾的时刻,因为我们不会去刻意掩藏什么,也不会夸大什么。就像几个月前,美国发生了一场校园枪击案,一名亚裔男子开枪打死了三十多人。最初,有的国外媒体说凶手是华裔。哎呀,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们很是忧虑啊。作为传媒人,我们应该保持客观中立,但是说真的,当时的心情还是非常复杂。在《时事直通车》的头条上,我们播出了这条消息。当节目做到一半时,我听到后面的几位同事一阵鼓噪,趁著空当的时候,我忙转过头去问他们,什么事情?是不是有新消息?他们说,不是华裔,是韩裔。我说,快,赶快把大致情况告诉我,我要在第一时间让我的观众知道。他们说,等到后面再播吧。我说,不行,不行,立刻告诉我,几个字就行。当然,播报的时候,我没有喜形于色。所以我说,我们这帮人啊,有种情怀是根深蒂固的。
我不关心绯闻,我喜欢为大家开窗
解放周末:许多观众认为,无论是荧屏形象,还是主持风格,您的自信大气中总氤氲著一种正义感。正义感对于您的职业意味著什么?
吴小莉:我会有比较公正的立场,我会努力尝试做到公正。
解放周末:在媒体泛娱乐化的今天,特别是在港台地区一些媒体头条以“裸体+尸体”来吸引眼球时,如何能坚持这种公正的立场、严肃的风格、人性化的基调?
吴小莉:有一次我专访郭晶晶,当时她因绯闻而非常惹人注意,但我在节目中却没有问她有关绯闻的问题。后来有位记者问我,为何回避闹得沸沸扬扬、观众最想知道的郭晶晶的绯闻。我说,我不关心绯闻,这样的绯闻也不需要问,我不感兴趣。 想想看,那些八卦消息和绯闻对于看电视的人有什麼益处?只能是满足人们一时的好奇心,观众能从中得到什麼知识吗?他们会因此而有所获吗?
解放周末:但有的媒体却认为这些内容可以“定格”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您不看重收视率?
吴小莉:注重收视率,绝不能以伤害别人为代价。做节目,我不会只看收视率这个指标。为什麼许多国家有公共电视台,或者说不能全是纯粹的商业电视台?因为我们是大众媒体,我们的节目要照顾最大多数的观众。像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说的,我们追求收视率,但不唯收视率论。另外,我们不太会哗众取宠,也不擅长哗众取宠。
解放周末:擅长的是什么呢?
吴小莉:实事求是、公正的报道,搜集尽量多的资讯,展现尽量多的现场,让大家看真实的东西。我喜欢为大家开窗,把真实的窗都打开,让观众看到很多个世界,然后让他自己选择,哪个世界是他所相信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才有力量。
解放周末:尽量多地开窗开门,也让观众增加了对你们的信任度。
吴小莉:对。我们帮你开窗开门搭梯,让你看到现场,看到真实,你可以自己去评判。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我们不是上帝,不会把这把尺架在观众的身上。我不会说这个观点就是唯一的,我会告诉你好多家的观点;我也不会把结论强加于人,因为没有事情是轻易有定论的。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很多时候,它是灰色的。在大是大非中,我们要坚持,但选择权在观众,在这个民智大开的年代,我宁愿告诉我的观众很多种分析,而把结论权交给每个人。观众给了你权利,让你带著记者牌子有机会到达现场,你没有理由空手而回。
解放周末: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凤凰卫视总是能很迅速地作出反应,深入现场,像您常说的“大事发生时,我在”,这是怎样做到的?
吴小莉:举个例子。不久前四川发生水灾,我们有位男记者叫令狐列,他到达现场后,了解到温总理在前面,就不停地追赶、追赶。因为我们不是中央媒体,不能靠得太近,追到一个地方,人家就不让他过了。他看到旁边有辆记者车,因为和同行们关系处得很好,他就混在那些有资格继续前行的记者堆里。就这样,慢慢地靠近总理。总理在里面听汇报,记者们在外面等候,等得太久了,其他媒体的记者,有的走了,有的到旁边喝东西、休息,他却一直在外面守着。等总理出来的时候,发现就他一个人在那里,总理就对著他的镜头说了话。
解放周末:锲而不舍的坚持,成就了独家镜头。
吴小莉:台里给他的指示就是,听说总理要到了,想办法听听总理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他就感到必须要得到这个答案。这可能是“凤凰人”骨子里的东西,你到了现场,不带些东西回来,怎么对得起观众呢?观众给了你权利,让你带着记者牌子有机会到达现场,你没有理由空手而回。
做记者就是要张开眼睛,张开嘴巴,伸长耳朵
解放周末:作为知名主持,您拥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有人觉得您约人专访会更容易,是不是这样呢?
吴小莉:其实不是。任何工作都不是容易的。比如说我们对董建华先生的约访。从他卸任,我就开始约他,他都同意了,但是没落实。后来他到上海参加一个活动,我也受邀担任嘉宾,就趁着这个机会再次邀请他。他答应我,回香港就做。可几次下来,他还是觉得时机不到。但是我也没有放弃,更没给他压力。今年全国“两会”,我碰到他,又把约访函交给他。我跟他说,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是个比较适当的时机,他马上就答应了。
解放周末:约到人只是良好的开端。您认为一次专访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吴小莉:你要理解你的采访对象。比如说约访董先生,我们的编辑先拟了一份采访提纲,我在周末花了两小时,重新弄了一遍,交给他。後来刘长乐先生去董先生那裏和他商谈事情,董先生说,哎呀,我收到过很多约访函,你们那个提纲,高度在这(手势过头),别人的提纲高度在这(手势及胸)。後来我告诉董先生这个提纲是我自己写的,他马上就说,我就知道嘛,一定是你自己写的,你很理解我。你理解他,他就愿意和你讲。采访他那次,他聊著聊著就会说,“小莉,我跟你说”。
解放周末:采访成了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交流。您也曾两次专访第二任特首曾荫权,听说为了访问到他,一度他走到哪里,您的约访函就跟到哪里。
吴小莉:第一次采访他,是他要接任特首的时候。那一年,有很多媒体约访他。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接到我们的约访函。比如,我会把约访函寄到他家啊,寄到他办公室啊,寄给他夫人啊,甚至他到北京述职时,也收到了。慢慢地,他会觉得你很有诚意,开始认可你,逐渐水到渠成。 所以,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机会?不是有机会,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目标。做记者就是要张开眼睛,张开嘴巴,伸长耳朵。知道目标在那里,就富有创造力地去执行,朝前走。今年约不到受访者,不表示明年、后年都约不到;今年做不到的事,不表示未来做不到,只是还没有做到而已。
被朱鎔基总理“点名”,那是人生很美的经历
解放周末:很多人认识您,是从1998年3月朱鎔基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对您的“点名”开始的。近10年过去了,如今回忆起那个精彩的人生片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吴小莉:那是人生很美的经历。因为那时是风云际会的时间点,中国在引人注目,中国的新任总理也很引人注目,突然出现这样一种领导人的特殊的表现方式,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促成了这样一个很美的缘分。
解放周末:那次记者招待会,也让人们记住了朱鎔基总理与您之间的精彩答问,至今仍津津乐道。
吴小莉:一些朋友在和我第一次见面时,还能完整说出那次答问的内容。朱总理说的那段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他很重要的语录。
通过媒体影响社会,这比一味博收视率有意义得多
解放周末:与高层对话传播思想的同时,您也一直关注着弱势群体,传播著真情。就像不久前,您在北京主持“生命的回程”骨髓交接仪式,这次直播与6年前那次骨髓捐赠仪式,都让人印象深刻。
吴小莉:在直播前,我把6年前我们做的《生命20小时》直播结集拿出来,快速地看了一遍。当时的一幕幕,一一浮现在眼前,依然清晰。这次,我与当年获得骨髓的陈霞见面时,我们深深拥抱,心里充满感动。因为如果没有6年前那次行动,我所拥抱的这个生命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解放周末:媒体的慈善行动、媒体人的良知,表达著对生命的热爱与敬重,也造就了很多生命的奇迹。
吴小莉:6年过去了,拥抱着陈霞,这是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甚至有些不可想像。这证明了我们所作的努力没有白费,那次行动也促进了骨髓捐赠事业的发展。通过媒体做慈善,通过媒体影响社会,我们所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这比一味博收视率有意义得多。
解放周末: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这是您对媒体人这一身份与价值的理解?
吴小莉:这也是我热爱的工作方式。在这份工作中实现社会价值,找到社会认同,我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