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奉圣禅寺,常称奉圣禅寺或奉圣寺,初建于唐武德年间,原 为开国功臣尉迟恭别墅。后来尉迟恭受佛教影响,感到自己虽然辅佐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毕竟杀戮甚众,于是幡然悔悟。一日向高僧智满讨教:“割绝他命,敢问还否?”师云:“将军有悔心,天启之也”。再问:“若斋僧建刹如何?”师答:“一念善心生,获福无涯矣”。尉迟恭听罢顿首叩谢,并设宴款待,遂改建其别墅为梵刹。武德五年(622),唐高祖李渊赐额“十方奉圣禅寺”。从此尉迟恭请智满高僧为主持。
建筑特点
从文献看,奉圣寺坐西朝东,历代修葺,规模宏壮,由前后三进院组成,有前殿、钟鼓楼、左厢伽蓝殿,内塑上古行神像、伽蓝神、鄂国公像,右厢房为祖师殿,塑初祖达摩像及洪智、圆觉二禅师像;二进院中殿奉大佛三尊;左厢房塑十八罗汉朝观音;右厢房地藏王殿,塑地隍朝地藏王。三进院后殿五间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佛、文殊、普贤、迦页、阿难、胁侍菩萨及供养人。左右配殿各三间,有送子观音像,庭中设照壁,有韦陀殿,南北筑三亭,殿后还有藏经楼及法堂数间。奉圣寺屡经战乱兴废多次。金贞佑年间,除舍利塔外,全毁于战火。到元代皇庆二年(1313),高僧洪智重建后,历经希公、深公、一公、间公、浅公、浩公、杲公、昌公、惠公、喜公等十一代禅师,千百年香火未断。元至正十八年(1358)遭火灾,明洪武二十四年,永乐十年由圆觉禅师二次重建,到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 寺北浮屠院的舍利生生塔一座幸存,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并绕以琉璃勾栏,可供凭倚,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宝塔披霞”为晋祠外八景之一。
保护措施
到了80年代初,在原太原市市长岳维藩的提议下,晋祠原景清门南迁,作为奉圣寺的山门,同时将马庄芳林寺大殿(明)、汾阳二郎庙中殿(元),重新组建了奉圣寺。这一作法,在宗教界、史学界颇有微词,但对于文物保护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