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故居
  • 回到顶部图片介绍
  •     蒲松龄故居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1938年遭日军焚毁,1954年人民政府修复。1958年政府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蒲松龄故居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妥善保护。“文化大革命”时期,故居一度被占,但文物遗失不严重。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 1640 年,卒于 1715 年,终年 76 岁。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 8 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 18 岁完婚,应父母之命,娶本县文人刘国鼎的次女刘孺人为妻。 19 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赏识,一时名声大振。为了求取功名,实现理想, 20 岁的蒲松龄与同乡好李友梅、王鹿瞻、张历友共结“郢中诗社”,潜心治学。现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阳河等地就是他们当年经常活动的地方。 25 岁时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龄只分得“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于生计,于康熙九年应同邑好友孙蕙的邀请,到江苏宝应为知县孙蕙做幕宾。那段时间蒲松龄开阔了眼界,写下了不少诗文,但也饱尝了寄人篱下之苦,加上思乡心切,第二年便辞幕还乡了。
      归来后的蒲松没有考取功名,便屡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其中约三十年的时光是在淄川大家毕际有府上为塾师,在毕家他结识了当时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祯、高珩、朱缃等,这对于《聊斋志异》的创作和传播有极大的影响。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将其编定为《蒲松龄集》。
      蒲松龄 74 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蒲翁也于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 年正月 22 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蒲翁墓中出土的东西,有锡酒壶、锡酒杯、旱烟袋、念珠、宣德炉、四枚寿山石印章,还有其夫人用的铜镜、耳勺。一代文学大师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财富却是永不磨灭的 !
      蒲松龄故居,是一座幽雅古朴的庭院。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故居门前是几株古槐,绿树成荫。金字门匾,高悬于故居大门。穿门北折是两厢的庭院。房内,“聊斋”牌匾迎门高悬,匾下挂着蒲松龄七十四岁时的肖像:他眉头紧锁,好像在思索下一篇文章;他手捋胡须,好像在感悟人生百态;他嘴唇上扬,好像在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房内还陈列着他生前所用过的物品。一九七七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蒲松龄故居东部的聊斋园,占地二点四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六千一百平方米。聊斋园分为艺术陈列馆、狐仙园、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观狐园六个部分。艺术陈列馆保存着蒲松龄生平的各种资料;狐仙园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小巧美观;石隐洞内建有各种石景;观狐园内有各种各样的狐狸一千四百多只,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聊斋宫内有《罗刹海事》、《席方平》、《画皮》、《娇娜》、《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雕刻作品,并采用灯光、音响、电影特技等现代科技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蒲松龄手下的各种神鬼狐妖的艺术形象。

回到顶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页搜索